衛教宣導
禽流感之認識與預防
學務處衛生保健組提供
●前言
禽流感H5N1於1961年於南非分離,1997年香港暴發禽流感(H5N1)流行此次流行造成18人感染,6人死亡,以及無數家禽的死亡直接由家禽傳給人類,目前所知,沒有經過豬會感染人類的禽流感病毒為H5N1、H7N7及H9N2等型,香港2001年禽流感再次進襲,造成大量雞隻死亡,自2003年起世界各地陸續傳出禽流感。
●什麼是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禽類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類的一種從呼吸系統到嚴重全身敗血症等多種症狀的傳染病,禽類在感染後死亡率很高。A型流感病毒則廣布人及其他物種,其分五大群分別感染人、豬、鯨、禽、馬,其中人豬間之跨物種感染已經確定。
●禽流感病毒型式
禽流感病毒一般有兩種型式,包括高病原性(highly pathogenic AI)如H5N1,另外一種形式是低病原性(low-pathogenic AI),如H5N2。台灣南部地區所驗出的禽流感病毒都屬於低病原性的H5N2型病毒株。
●傳染途徑
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途徑,主要經由呼吸道黏液或糞便直接接觸傳染或間接由污染的水及飼料等傳播,有專家認為禽流感的擴散主要是通過糞便中大量的病毒粒子污染空氣而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禽流感的重要因素,另外吸血昆蟲可傳播病毒,帶毒的種蛋可進行垂直傳播。水棲候鳥(具有免疫力)在自然界中攜帶H5N1病毒最多。
●禽流感癥狀
人類患上禽流感後,潛伏期一般為7 天以內,早期癥狀與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結膜炎、噁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通常2至7日內會自然痊癒。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會迅速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症等多種併發症而死亡
●食品安全
一般只要以攝氏56℃加熱3小時、60℃加熱30分鐘或100℃加熱1分鐘均可殺滅病毒,所以只要將雞肉、雞蛋等食品確實煮熟食用,且充分加熱就可以減少被感染的機率。
●預防措施
1. 減少與禽類接觸
2.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
3. 切勿食用未烹煮的肉類
4. 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5. 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提昇自體免疫力
出現疑似症狀,撥打177醫療諮詢專線,依指示戴口罩就醫
●防範人類禽流感疫情擴大策略:
1.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糞便,若不慎接觸,應以肥皂徹底清洗雙手。
2. 避免生食禽類製品(雞蛋及肉類),應選購CAS優良標示之肉品。
3. 強化個人免疫力—養成好良衛生習慣,勤洗手、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休息。